浏览:

钟南山院士

已送: 鲜花

别名:
职业: 教授

出生日期: 1936年10月
籍贯: 福建厦门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简介: 他首次提出了“隐匿性哮喘”的概念及简易的哮喘治疗方法,支持制定了我国非典型性肺炎等急性传染疾病诊治指南,在2003年非典防治中取得了全球最高的存活率。

人物风采

新闻

钟南山,82岁仍坚守临床一线创新前沿!

2003年,67岁的钟南山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成为家喻户晓的“抗非典英雄”;71岁那年,他牵头组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81岁时,他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上发文,为慢阻肺防控寻找新的突破口。...

内容来自:

人物介绍

 

  钟南山,1936年10月生,福建厦门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经历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

1979年4月曾到英国进修。

1981年8月结束进修归国。

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获政府通令嘉奖,199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

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着名呼吸内科专家。

1998年6月起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7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5月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

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因功勋卓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七任会长中的第二位学者,此前多年,中华医学会会长一直由各任卫生部部长兼任。

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之一。

主要事迹

抗击非典
  
2003年抗击非典战斗中,钟南山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当有关权威机构传来消息,在广东送去的两例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切片中,发现了典型衣原体,并建议对同类病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钟南山没有在权威面前迷失方向。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可能是致病的全部原因。在这种科学精神的指引下,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早三合理”救治办法,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为广东实现非典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阴性艾滋病研究
  
2011年初以来,社会上风传一种叫做“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部分疑似患者声称感染不明病毒后出现类似艾滋病的症状,但血液检测HIV却呈现阴性,这一事件引起了部分公众的恐慌,一时流言四起。钟南山迅速组织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干力量对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毒感染人员进行系统临床观察和研究,以权威的临床数据揭示了‘阴滋病’的真相,证实“阴滋病”的不少症状由已知病毒引起,给予公众一个科学的解答,消除了疑似患者的顾虑。见证了这一研究过程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郑劲平说,“阴滋病”的研究体现了钟南山从事科研的一贯风格:“严谨独立,用数据说话,绝不墨守成规。”

桃李满天下
  
从教几十年,钟南山更是一位桃李满天下、锐意创新的教学名师。

2010年,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更多拔尖人才,钟南山亲自参与挑选和面试,从广州医学院2010级416名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选拔32名成立“南山班”,并亲自担任班主任。“南山班”一改传统医学院校大班授课、临床实践不足的落后教学模式,实行小班教学,鼓励动手实践,增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钟南山在开班仪式上说:“希望我班上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能亲身接触病人,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

钟南山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医生,而要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临床医学家。”钟南山勉励学生,学医不能仅仅为了谋求一个糊口的职业,而应更多地考虑增进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博士后李慧灵跟随钟南山学医多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钟老师”的听诊器,那是一副双管听诊器:呼吸科医生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就是听诊器,一般的听诊器为减轻重量,便于携带,只用一根橡皮管;而“钟老师”的听诊器是双橡皮管的,因而比普通的听诊器重很多。“这个听诊器虽然很笨重,但是钟老师喜欢它,看病人的时候从不离身,因为用它做听诊时,可以听得更清楚。”

 

词条图册

查看大图 ×
查看大图 ×
查看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