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栏目

名人百科 专栏

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

加入我们

我要合作 入驻 微百科

大爱无言精湛医术造就奇迹 ——记著名烧伤学术界泰斗孙永华

作者:来源: 2020-07-22 16:15

孙永华教授男,回族。1933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北京大学第二、第四临床医学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二炮兵总医院创面修复中心首'...

 

孙永华教授男,回族。1933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北京大学第二、第四临床医学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二炮兵总医院创面修复中心首席专家。

是我国著名的烧伤外科专家。

1954年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5年转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本科,198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以洪堡学者身份赴德国土比根大学创伤事故医院和亚琛科技大学医学院研修,1985年参加了德国航天部和宇宙医学部联合召开的烧伤学科研究规划的讨论。1986年回国继续在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任主任医师、教授,科付主任兼支部书记1995年同蒋朱明、周 业平教授合作,率先在国内最早开展了严重烧伤人应用生长激素调理代谢和促进创面修复的研究以及谷氨酰胺改善肠粘膜屏障的系列研究.

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7部,参与撰写专著22余部,获科技成果奖28项,其中1978年中国首届科技大会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三 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卫生部及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十五项。1966年在核基地参加实验研究荣立三等功。1978年以来,协助烧伤医学专科开拓者和奠基人史济湘、黎鳌、盛志勇、汪良能、方子杨、常致德、杨之骏等创办了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组、学会和学术刊 物。1979年,接受国际烧伤协会秘书长的邀请,同史济湘、汪昌业、扬之骏组成中国第一个烧伤医学代表团赴美出席国际会议。1985年以来曾担任中华医学 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危重分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基金和新药评审专家,中华烧伤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会常委及中国医刊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总编。多次主持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俄罗 斯,法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讲学。1998年同赵克森教授接受中国台湾同道邀请赴台开通了海峡两岸四地烧伤学界学术交流,获得了中华医学会优秀学会 工作者奖。北京市第四届和国务院第三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2009年荣获中华医学会烧伤专业首届终身成就奖

和专家会员荣誉。

2010年获北京医学会工作贡献奖。

“患者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有半点马虎.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既要注意共性,更要注意个性;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探索、找出病因、明确诊断、对症下药,使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这是烧伤科专家孙永华的工作信条.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孙永华说:“历史赋予烧伤医务人员的任务是把防治放在首位,结合临床提出关键性的研究课题,进行攻关创新.”

救死扶伤 责任创造奇迹

作为烧伤专业的一名老医师,孙永华一直有着这样的梦想:希望烧伤患者越来越少,即使被烧伤,经积极抢救不会有生命之虞,也要旧貌换新颜,比伤前更美,生活质量更高.

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心,使孙永华一直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从投身烧伤治疗事业开始,他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早在1964年,协助吉林医专附属医院抢救成功发电厂职工家属6岁儿童,这名孩子掉入工厂热水池内,烧伤面积达90%.正巧这名孩子姓党,他爸爸为其改名党生,以纪念论文范文培育的医生给了他生命,吉林日报曾刊登孙永华救治纪实.

1967年,延庆地区自制土火箭驱云防雹,不慎爆炸,致成批人员严重烧伤.由于长途运送,延误了黄金时期的抢救,休克期渡过的极不平稳,7名烧伤总面积大于80%的严重烧伤病人在伤后五天内相继离世,伤后第六天仅余下的一位烧伤面积92%的伤员,病情急剧变化,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进入脓毒休克状态.孙永华接受前面病人治疗的教训,果断、及时地采取全身支持疗法,紧急手术切除坏死焦痂,连续40余小时的抢救,使病人血压稳定,体温回升,最终保住了生命.这是他首次在脓毒症休克状态下采用切除坏死病灶取得成功的病例,以后在北京、哈尔滨、郑州和陕北窑洞里都用此法抢救成功了十余名病人.两年后,他在天津全国战备工作会议上介绍了自己的治疗经验,从而使这项技术开始走向全国.

1973年5月27日下午,毛兰和一些大孩子玩耍时帐篷起火,只有两岁半的毛兰全身98%的皮肤被烧伤,三度烧伤占94%.除了脚趾缝、脚底等处的零星皮肤外,可以说,毛兰是“体无完肤”,成了一名“炭烧人”.如此严重的烧伤儿童,当时国际上还没有救活的先例.然而,困难并没有难倒孙永华等抢救组的医护们,他主持抢救,为毛兰做了30多次大手术,最终成功地保住了毛兰的生命,这也是世界上严重烧伤儿童抢救成功首例记录.

1991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星期天,新疆油田发生事故,造成十余人严重烧伤,最重的烧伤面积达92%、三度烧伤占90%.孙永华不畏路途,立即开赴新疆,展开伤员救治,最终使伤员无一死亡.他的努力获得了人民的认可,新疆油田领导送来锦旗:“行万里救死扶伤,涉边陲传谊显技”.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一场文艺汇报演出过程中,突发大火,烧伤五百多名中小学生,震惊全国.随后,孙永华跟随卫生部组织的医疗队顶着戈壁滩零下30多度的寒风大雪日夜兼程赶赴克拉玛依.一位曾获得过自治区钢琴比赛第二名的12岁小姑娘举着双手、流着泪对医生说:“叔叔,我不怕疼,你们一定要保住我的手啊,将来我还要弹琴呢.”孙永华在心中流泪,他发誓;“一切为了孩子,尽最大的可能保住孩子们的手,不让一个伤员死亡.”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抢救,誓言终究实现.在结束抢救任务离开克拉玛依前,孙永华把自治区政府发给积水潭医院医生的一万元奖金全部留给了孩子们.

50年来,孙永华不分节假日跑遍了全中国,以舍己救人为己任.他一直忙碌在临床第一线,救治伤员:东北的森林火灾、海南的突发事故、内蒙古草原到戈壁滩、油田、矿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实践出真知 创新无止境

孙永华说:“实践、思考、创新,是密不可分的链条.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复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灵感实现,成就未来.”只有突破原有的框架,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初,大面积严重烧伤休克难关就难以渡过,对感染、内脏并发症等更认识不足,烧伤致死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孙永华却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烧伤的研究中去.他认真查阅资料,结合实践灵活运用,发现烧伤创面是严重烧伤全身病情变化的一面镜子,维护好机体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修复创面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成功的关键.

他同张仲明大夫共同创造削痂疗法,并开创了脓毒性休克抢切疗法,自体上皮异体真皮皮浆混合移植技术.

削痂疗法,便来自孙永华和青年医生们反复思考中的一次偶然的发现.1965年,孙永华带领烧伤科青年医生在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时,看到护士给患者用刀子削苹果吃,把皮削掉,水果的肉保留下来,突然灵光一闪,“削痂法”就这样诞生了.1967年2月,为第一例深二度烧伤面积达82%的病人,在伤后40小时,在头针麻醉下做了削痂手术,取得令人兴奋的效果.

这一方法经再实践再认识,发现削痂手术也适用于浅三度创面的处理,比切痂植皮外观要丰满,功能恢复也好.1969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战备会议上报告这一技术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励.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特殊性烧伤,特别是经腕部血管神经肌肉腱均遭受严重损伤,截肢率70%以上.孙永华另辟蹊径,在一段时间内,一门心思研究电流.深入地了解电损伤组织的特点,和同事们一起对经腕部上肢严重电损伤彻底切除坏死软组织,保留间生态肌腱、神经,采用有血循环的皮瓣覆盖创面;如血循环中断,则切除坏死血管,取自体血管游离移植重建血运的方法保留肢体,恢复功能,使截肢率下降到20%左右.这种方法曾在国际的医学会议上进行了报告,引起了巨大震动,被誉为“革命性的创举”.

孙永华从医50多年来,所获荣誉无数.他创造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技术——削痂疗法”、“自体表皮真皮皮浆游离移植术”、“”自体上皮异体真皮皮浆混合移植术、“带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缩短断蒂时间的研究”、“脱细胞真皮游离移植术”、“手部深度烧伤的诊断与治疗”、“上肢高压电击伤血管游离移植保留手功能”以及“颅骨巨大缺损的修复方法”等技术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二十余项奖励.国家人事部和卫生部授予孙永华“有突出贡献技术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孙永华荣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和国家人事部、国家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1992年,孙永华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国际传记研究所收入世界名人录,授予荣誉勋章,被评为Man of the Year和杰出领导奖;

孙永华教授一生有快乐,有忧愁;有坦途,有坎坷;有成功,有失败.但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勤奋、创新,实现了大爱与责任,他同夫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原院长倪桂臣教授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上的同道,相互支持与敬重,把生命才智倾注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中去,“看到病人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们一直享受工作与生活.

凡本系统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系统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系统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精彩展示
入驻名人
  • 吕律

  • 林天东教授

  • 沈安良

  • 李扬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