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栏目

名人百科 专栏

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

加入我们

我要合作 入驻 微百科

半生琢砂尽神韵,一缕茗香传风骨——访江苏工艺美术紫砂壶大师沈建强

作者:来源: 2022-03-18 17:52

半生琢砂尽神韵,一缕茗香传风骨——访江苏工艺美术紫砂壶大师沈建强论茶道,爱茶之人颇为讲究好茶配名器,而花入各眼,便少不得要提起许多文人墨'...

 半生琢砂尽神韵,一缕茗香传风骨

——访江苏工艺美术紫砂壶大师沈建强

论茶道,爱茶之人颇为讲究好茶配名器,而花入各眼,便少不得要提起许多文人墨客都偏爱的紫砂壶。游到兴起处,雅士们吟诗作画、题字记事,宋梅尧臣咏茶叹“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尝茶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更有九五之尊乾隆帝为其题词,紫砂壶魅力之大已至于斯。看今朝,仍有如沈建强这般的紫砂壶艺术家,刀刻盈虚、手转乾坤,风骨不减、神韵不销。

沈建强,紫砂壶艺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产业教授、江苏省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花盆专业委员会会员,兼任宜兴市政协常委、宜兴市工商联常委、民盟宜兴市委员、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宜兴市筋纹器紫砂艺术品中心总工艺师、汤庄村紫砂合作者总工艺师等社会职位。

初心缘起少年时,明月风清是紫砂

“阳羡溪头土一丸,凭将妙手贮霞烟。持来细品闲中趣,不异空门五味禅。”江苏宜兴得天独厚的山脉风水,哺乳了别具韵味的紫砂文化,经曲折积淀、大浪淘沙,于百转千回间滋养出紫砂日下无双的宝贵性灵,在一众茶器中独占风骚。

宜兴紫砂是一门与奇石、兰花并称为“文人三雅”的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发轫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又繁荣于现代,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虽起步较晚,但其融工艺、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全面而特殊的表达方式使紫砂文化在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岿然不动的重要地位。紫砂壶制作时经高温窑烧却不改泥土本色,坚持以自身原有的风貌示人,色泽温润细腻,造型古朴别致;由于紫砂壶内外皆不施釉,触手间自有一种细细的磨砂感,醇厚温实;且用其泡茶不易变味、不感炙手、不刷无味,一如它坚持自身本色的执着,独有一番淡雅风味。

紫砂壶虽浅,却容得下人生代代,经得住岁月磨砺,参得透无声悲喜,内心澄澈,腹有气质,于岁月静好中自成一派风光霁月,牵引着对它心向往之的人到来。它与茶香相伴,回味悠长,初见之心归沉静、洗去浮躁,再饮之则醍醐灌顶、灵台清明。

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紫砂壶造型亦是千姿百态,总体可分为光身、花果、方壶、筋纹四大类,而其中筋纹类型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艺术品之一,以规则的纹理组织、强烈的节奏韵律闻名,线条顺畅,自然明快。“紫砂筋瓤壶对工艺流程的精到、工具的精妙和技法的精准要求程度极高,更是讲究内外双修,这同时也是紫砂筋纹壶工艺的魅力。”提及紫砂筋纹器,中国筋纹紫砂第一人沈建强如是说道。壶内是喉底回甘的清茗,壶外是名士之风的意境,更是令人见之忘俗。

紫砂工艺大师沈建强1957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蜀山脚下,是地道的江苏宜兴紫砂艺术世家,父辈终身从事紫砂事业,曾以“小陶”壶而誉满东南亚,五十年代时受国家自然灾害的影响,从集体企业过渡为家庭作坊——即“乡坯加工户”。在家族的耳渲目染下,沈建强自幼喜爱紫砂,十一岁时就辅助父母亲每天完成二十三把“五号直型壶”,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81年成为紫砂厂陶坯加工户,正式开启了沈建强与紫砂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生际会因缘,而后又凭借着一腔永不浇灭的热情与砥砺深思的精业精神,乃历经长达数十年的洗涤与磨练,终得艺术大成。

若是万物有灵,紫砂大抵也如沈建强这般,乃手握清风、身披明月的耀世才子罢。

妙手素心传精品,一生所执是紫砂

有所执,有所为,有所成,乃人生之幸。

1991年,沈建强开始对紫砂筋瓤壶进行潜心研究,始终以砥志研思的学习与钻研精神提升自身能力、获得长足进步,不仅从临摹名人名作中悟得“自然和做作的区别”,以笔名“沈玉芝”壶款而面世,更是在一众竞争对手中凭借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被市科委破格评定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受聘于砂龙陶艺有限公司,并得著名紫砂艺术评论家张一成的点拨,感悟紫砂壶“点、线、面”的审美,又得台湾客商李木田给出“藏筋瓤,找建强”之口碑。多年来,沈建强以扎实的基础、虚心的求学与勤奋的努力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多次斩获大奖,被誉为中国紫砂筋纹器第一人。1995年8月,沈建强被市科委提前晋升为工艺美术师,1999年10月受聘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并在2003年转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是紫砂陶养育了我们,是紫砂陶让我拥有了现在的一切。”沈建强由衷感叹道。

即便是在紫砂市场低迷之时,沈建强也不曾放弃,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宣传紫砂文化,承担社会责任。2009年,沈建强在大浦创办兴浦紫砂工艺品有限公司,无偿培训农村、解决就业问题;2012年在大浦创办宜兴市筋纹器紫砂艺术品中心,无偿地培训学校毕业生,至今从业徒弟有三十余人,为紫砂文化的传承找寻新生。在培养传承人的同时,沈建强也在闲暇之余利用深厚的知识与独到的见解,编撰了《手工紫砂壶制作》《全手工紫砂基础及创新实践》《论紫砂制作之泥性》三本教育工具书,并经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个人巨作《我的紫砂梦》被苏州大学出版社四次追印出版,2020年的巨作《紫砂世界筋纹乐章》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后更是参加了国技大典中国紫砂陶的编委工作,在江苏陶瓷江苏陶艺省刊上发表了探讨紫砂筋瓤壶四编论文,完成了沈建强筋纹器紫砂艺术第一册、第二册的亮相。

从朝阳少年到花甲岁月,一如数十年来,他专注于紫砂壶的研究,其作品精工细作,内外呼应、等分明衡,口盖严丝合缝、上下影衬,经纬深浅自如。此志自少年始,步步深陷,久而久之,这一份对紫砂壶的执着就扎根在沈建强的心里,愈发坚定,愈发不可动摇。若不真正爱上紫砂艺术,又如何做到长年累月地坚持却毫不疲惫?如何做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百年文脉起新生,时代智慧是紫砂

商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沈建强深切明白,从明清时期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到最后邵大亨的《八卦龙头一捆竹》的出现,紫砂筋纹器的创作是不断推向一个崭新的局面,于是在立于传统之根的同时,他也着力把握时代气息,让现代的审美意识含蓄隽永地渗透到当代紫砂中,却不泯灭紫砂原始之气韵,最终水乳交融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紫砂壶作为是历史的载体和人文的表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只有契合了时代特色,才能经久不衰。为了有所突破,沈建强潜心研究十年,终于在2001年,108条筋纹的英雄壶出炉,其工艺的大胆革新弥补了历史紫砂筋纹器型的空白,其中内涵也令人眼前一亮。“看到英雄壶的108条筋纹,人们心里马上显出的是梁山英雄好汉,虽然是农民起义,但是它的团队精神义气值得我们去崇扬它。”沈建强回忆起制作大英雄壶的情形,不由慨然道。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沈建强越走越深,越走越胸有成竹。一方面,沈建强不断总结前人制壶工艺特点,传承、研究制壶精髓,另一方面,沈建强从造型、装饰、工艺、效果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提出新的灵感,一如取材于《黄山瀑布图》的紫砂作品《海纳百川》、把传统的横平竖直的菊壶飘起来的紫砂作品《飘菊》、让紫砂艺术成为一种思考艺术反映社会丑态的紫砂作品《对号入座》……这些融入了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元素并结合当代时代特色的紫砂艺术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更带来精神上的熏陶。沈建强的创新作品也得到了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肯定,在各大艺术评比中屡屡摘得桂冠,作品《大英雄》《飘菊》《海纳百川》《对号入座》《三丁合菊》《裙花》分别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省陶协等金奖和银奖,个人也于2016年获得了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

即便获得如此成就,沈建强也并没有自傲自得,他坚信学无止境,对紫砂壶艺术创新与宣扬的脚步至今并未停滞。“先器识而临文艺,尊传统以起新风”是沈建强从艺成长的箴言,“重成就,轻利益”则是他的的世界观,他将紫砂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不再只是实用器物,而更是思想传递、启蒙引导的媒介。

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瀚沐苍霞。暮去朝来、春秋更迭,铅华洗尽、珠玑不御,沈建强自始至终都秉承着心中的那一份对紫砂工艺的热爱与追求,潜心静气、不问纷扰,心怀明月、手握紫砂,自成一派光风霁月,喧嚣凡尘也刹那平息。

凡本系统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系统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系统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精彩展示
入驻名人
  • 吕律

  • 林天东教授

  • 沈安良

  • 李扬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