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栏目

名人百科 专栏

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

加入我们

我要合作 入驻 微百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志顺

作者:来源:名人百科 2023-09-10 15:33

李志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李志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第六届中原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原技能大师'...

 落地生根飨饕餮, 风味东方余韵长

——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百年老店二合馆传承人李志顺

李志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李志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第六届中原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原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1河南非遗年度人物,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及学术带头人,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世界厨师联合会国际评委,全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河南老字号二合馆传承人。餐盘里风云开阖间,李志顺带领百年老店二合馆融荟豫菜之精华与国宴之精妙,通过唇齿之间的碰撞摩擦,以一种绵延悠长的味觉体验,温暖着人们的口和胃。凭借日益精进的技艺与蓬勃迸发的创新力,李志顺在国宴与豫菜之间游刃有余,一切一剞,雕刻成如今中原地区餐饮业的壮丽图景,在他们一锅一铲的翻炒中,溢出浓郁的人间风味。

结缘厨艺 坚守初心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在饮食上最早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观点,对中国的烹饪界乃至百姓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食物上,化作人们平凡的一日三餐。作为中国厨师之乡,长垣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源于春秋,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辉煌于现代。长垣名厨李志顺就是从中原腹地走向全省、全国的豫菜、国宴菜大师。“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色香味形皆入化,赢得中外古今夸”。从长垣走出来的李志顺已经在厨艺中深耕酝酿四十余载,而他和厨艺的不解之缘,还要从二合馆说起。

李志顺是二合馆第四代传承人李凤鸣的孙子,受家传技艺影响。于1979年,为了承袭厨艺,李志顺被家人送到长垣十分红火的“实验饭店”当学徒。宰鸡杀鱼、活煤铲煤渣、烧锅炉,别的学徒该干的,他一样没落下。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是多年学徒生涯换来的代价。”1983年,李志顺被招聘到中原油田接待处事厨,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1987年,中原油田组建北京办事处,李志顺被派去筹建餐厅;1988年,李志顺拜钓鱼台国宾馆首任行政总厨长垣籍名厨“国宝级”烹饪大师侯瑞轩先生为师,成为这位厨艺大师的关门弟子,自此跟随恩师,苦心学习和钻研国宴菜。

时代沉浮,命运流转,多年学艺生涯令李志顺明白,厨艺不是简单的生火做饭,而是从荒漠到平原,从山地到海洋的岁月凝练;是迥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间的渗透融合;是千百年来时光堆积发酵的余味悠长。从少年学徒到深入钻研厨艺文化,每当灶火燃起,香气弥漫,被盛进餐盘的佳肴引起了他对故乡的关切和牵挂,记忆在脑海里愈发清晰。1999年,携着把国宴菜奉献给千千万万家乡人民的美好愿望,带着发展壮大二合馆的雄心壮志,李志顺回到老家河南,开设饭店传承家传技艺与师门技艺。

万物生长,有时,李志顺把一去不回的学徒时间以不平凡的味道固定着,它厚重悠远,蔓延在每一位前来餐馆用餐的食客的唇齿之间。家传的厨乡老字号,“二合馆”再次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在李志顺心里,二合馆不单单是心仪的一家餐饮门店,它是一个知名品牌,一处烹饪艺术场所,一种饮食文化符号,肩负着世代传承的经典豫菜和国宴菜,弘扬中华美食的时代重任。正本、清源、叶茂、流长,传承中华老字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祖辈和恩师“把厨业当事业,拿菜当命做”更是李志顺始终不变的初心。

世事经年 匠心永固

一个带着谦逊的"匠"字,给了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某世纪陈旧画面的机会,画中可能是拿着小斧的木匠,可能是手握三角刀的皮匠,可能是抡着铁锤的铁匠……相同的是画面中的他们都有一双专注的眼神,手执技艺之人,还有鲜少的机会见闻的案台边扶锅持铲的李志顺,从砧板到热锅,到口中百味,唯匠心难得。

就像庄子说得通于一而万事毕,在李志顺的一生中只坚持做好厨艺这一件事。“我只有两个地方能待住,一个厨房、一个书房,最长是在厨房里待了一天一夜。我认为天底下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在厨房里做菜。”李志顺笑着说。秉承豫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风格,二合馆的每道菜都遵从“珍、野、名、特、鲜、精、养”的理念,坚持每日吊汤的传统,配合二十四节气制定菜谱,将美味与健康养生融为一体。在刀下生花飞丝片、锅中翻腾料自歌、油盐酱醋共交融、鲜香酸辣百味生的烹饪过程中,一棵葱便能变化出马蹄葱、豆瓣葱、菊花葱等几十种切法,分别搭配不同的烹饪方法及吃法,力求于食物达到最完美的味觉融合。李志顺与原料的交融贯通,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正如《吕氏春秋.本味篇》描述的那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五味三柴,九沸九变。口弗能言,志弗能喻。意到、心到、眼到、手到,集饮食文化特色、礼仪文化特色、食材文化特色、养生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国宴菜肴便一气呵成。“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它孕育了文化,当然也包括了饮食文化。后来,许多南方菜系的繁荣都与河南有着莫大的联系。北宋时期的开封灌汤包来到南宋时期的杭州演变为小笼包,这便是例证之一,可以说,豫菜是中国多个菜系的重要源头之一,我们豫菜的力量就来自厚重的中原文化。”李志顺说。

“三分厨艺,七分食材,要敬畏食材。食材,她有生命,她在用她的命养我们的命……”在李志顺看来,厨师是工程师,是保健医生。厨艺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烹饪作品不可长久保持,这叫即逝性;烹饪作品不能数字化复制,这叫珍稀性。但它可以存在人的口中,余味无穷;它可以留在人的心中,终生不忘。世界日新月异,艺术恒久流传。李志顺倾尽半生将国宴菜的博大精深做到了炉火纯青,而如今,他又将药食同源融入到国宴菜品之中。老话说“春吃芽,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李志顺非常认同这一点,因此取消了二合馆的菜单,根据客户的身体健康状况来配置适合他们的菜肴。而二合馆开放式的厨房,又将李志顺对食材的敬畏,对食客的尊崇体现得淋漓尽致。

矢志不渝 功在传承

凭借一片赤诚的匠心,在李志顺的从厨生涯中,摘得了不计其数的奖项。2005年,李志顺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2019年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同时兼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及学术带头人。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李志顺仍不断创新突破、超越自我。同时,他期待着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后继有人,期待着豫菜与国宴菜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李志顺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多家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论,毫不保留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他的公益“大师讲堂”已经开设了45期,20多年间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达两千多名。

“我们厨师有责任把我们传统的优秀烹饪文化传承下去。而且我坚信,饮食文化最能够带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你如果去美国对外国人讲孔子,讲《论语》,这些外国友人只会听的似懂非懂,无法完全理解,但你如果去厨房一顿操刀做菜,并给这菜起个有内涵的菜名,这样不仅勾起他们的食欲,还不知不觉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李志顺笑着说。

如今,选料考究,制作精良的“二合馆”经典豫菜和国宴菜早已是河南餐饮界的标杆。“中原国宴,一人而已。”身上无数光环的李志顺大师也早已成为中原美食的文化符号。感恩这个时代,也要努力回报这个时代。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才让李志顺和二合馆在当今时代大放异彩,也让豫菜进一步惊艳世界。未来,李志顺将把发展的眼光重点放置于建设烹饪学校之上,专注做好技术培训,带好徒弟,共同推动豫菜文化、饮食文化的发展,成为老家河南地域饮食文化的优秀推广者、代言人。

立于潮头,勇气随风浪沉浮;越过山丘,才能看清拼搏的底色。李志顺与二合馆每一丝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是拼尽全力的奋斗与创新。带着对传承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弘扬豫菜文化的固执和坚守,李志顺将不忘初心,“宝刀不老”,一把厨刀更加闪亮,坚守在终生热爱的锅灶和炉台前,把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完整地传给世代子孙。

凡本系统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系统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系统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精彩展示
入驻名人
  • 吕律

  • 张艺谋导演

  • 习近平主席

  • 袁隆平

  • 何镜堂

  • 星云大师

  • 马云

  • 岳成律师

  • 范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