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杨振宁

已送: 鲜花

别名:
职业: 物理学家

出生日期: 1922年10月
籍贯: 安徽合肥

主要成就: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 杨振宁先后提出和创立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规范场”和“杨-巴克斯方程”,并于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先生不仅在科学领域不断突破,作出不朽的贡献,他的学术成就、精神和风范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华学人。


人物风采

新闻

2019年度求是奖揭晓 杨振宁、颜宁等获奖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1994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查济民先生创立,秉持“雪中送炭”的宗旨,积极坚持和倡导“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核心理念。1994至2019年,共有358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

内容来自: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人物影响

  

  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9年5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2008年11月29日,杨振宁当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词条图册

查看大图 ×
查看大图 ×
查看大图 ×